材料系学生党建骨干、预备党员培训班在义乌开展实践教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zxq 摄影:徐吉健终审:发布时间:2013-12-04浏览次数:2001

2013121日,材料系学生党建骨干、预备党员培训班一行25人前往浙江义乌参观中国小商品城历史陈列馆,认真学习义乌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本次活动由张序清老师带队。

萌芽期——货郎春秋

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时,本县就有农民于每年冬春农闲季节,肩担‘糖担’,手摇拨浪鼓,用本县土产红糖制成糖饼去外地串村走巷,上门换取鸡鸭鹅毛、废铜烂铁,以取微利。”几百年间,义乌民间行商习俗世代相传,形成“敲糖帮”组织,行商范围遍及江、浙、赣等地。

建国以后,经过“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敲糖帮”一度缩小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但出于农业生产之需,鸡毛换糖活动一直未有间断。改革开放以后,零散的“鸡毛换糖”得以快速复苏,义乌自发形成了地方性的小百货交易批发市场。

图一

初创期——开市之初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义乌廿三里镇集市贸易活跃,为“敲糖帮”配套供应小商品,规模扩展迅速,后移址县前街,由定期集市形成常设的小百货地摊集市,沿街设摊、坐地叫卖。

1982825日,义乌县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加强义乌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第一号),宣布自198295日起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由此诞生。

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顺应民间发展商业的意愿,于12月正式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蕴藏在义乌民众中的创造力得以空前释放。

图二

发展期——华夏第一大市场

经过30余年的培育发展,中国小商品城实现了由农村到辐射城镇、国际市场共同发展的转型。“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得到提升和长新发展,“引商转工”“贸工联动”小商品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饰品、袜业、拉链、毛纺、服装、玩具等一大批在国内和国际有竞争力的优势行业。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10亿元大关,在首次全国十大市场排名中列第一。1992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中国小商品城”。2011年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515.12亿元,连续21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成为我国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制造中心,被誉为“华夏第一大市场”。

图三

飞跃期——走向国际

中国小商品城既是义乌的,也是全国的,更是世界的。她已经摆脱了种种束缚,如同一只美丽的凤凰在全球飞翔。2000年以来,义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地推进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发展。现中国小商品城商品行销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已约占总成交额的60%以上,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到总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90%以上的商户发展外贸供货业务。

图四

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一个缩影,是义乌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