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蔡伦艺传千古,传承非遗肩担大任――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赴西安及周边地区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lwp终审:发布时间:2016-08-17浏览次数:410

2016年8月3日,浙江大学的11位同学顶着炎炎烈日、乘坐颠簸的公交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小路,来到陕西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寻访手工楮皮纸造纸工艺的民间手艺人、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之一的马松胜老师傅。
  
非遗传承人马师傅今年六十多岁了,家里的院子就是造纸术的传习所,院子的墙上贴着北张村造纸工艺简介、流程,以及马师傅一家的介绍。走进里屋客厅,醒目处可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的“优秀传承人”的证书,屋子靠边的桌子上还堆放着几百张造好的手工纸。院子后面有一个水泥铸成的池子,是“抄纸”的地方。
 
北张村的造纸一直保存着古老的手工造纸工艺,主要以当地的楮树皮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打浆、抄纸等几十道工序,据专家考证乃是从汉代开始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手工楮皮纸原料纯天然,无任何化学添加剂,质地柔软耐磨,筋度好,色泽白净,曾获得世界造纸学者的鉴赏和鼓励。
 
我们在和马师傅交谈时得知,北张村有4个自然村,由于河水比较适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六十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造纸,属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后来由于城乡发展迅速,手工造纸工艺复杂且收入不高,造纸从业人数骤减,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而不愿从事辛苦的手工造纸业,到现在只剩下三四家仍坚持着这一手艺,成为宝贵的“古法造纸的活化石”。手工楮皮纸能够在机器纸的冲击下保存至今,离不开北张村造纸人朴素执着的传承。马师傅一家由于手艺精湛,做出的纸质量好,一直坚持传承至今。
 
马师傅说他们过去曾经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例如安徽的宣纸、新疆的和田纸,还有四川、海南等地的造纸术等都有相互交流,几十年前还曾经有日本人来此调研学习造纸工艺。在1999年马师傅还应邀参加了陕师大的国际纸张研讨会,北张村的这项手工造纸技艺在经历了严酷的考验之后终于迎来了世界各地的重视。2004年,中央电视台连续两次对北张村的古法造纸进行了报道宣传,纪录片《走进科学·挑战蔡伦》《留住手艺》等都提到了北张村造纸术。2006年,北张村古法造纸被陕西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马松胜被陕西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时被西安市评为“优秀民间艺人”。许多地方的活动项目都邀请马松胜师傅前去表演,当说到这些时,马师傅的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在说到非遗传承的问题时,马师傅指出,许多年轻人嫌弃手工造纸太过辛苦因而不愿学习造纸技艺。而且与机器纸相比手工纸的人力成本比较高,销售领域也比较有限,多用于高级书法用纸。以前许多家造纸作坊都是由于赚不到钱而被迫停产。马师傅一家凭借精湛的造纸技艺持之以恒地坚持着,加之这些年经常去各地交流和表演,渐渐积累了名气和口碑,附近的一些书法家和美院的老师学生常常订购,还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购买。所以现在收入还可以。儿子和儿媳都学习了造纸技艺,希望将古老的造纸技艺保留下来,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作者:郑雪绒
摄影:顾佳琦、钱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