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张村楮皮纸:古法造纸的传承与失落--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赴西安及周边地区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lwp终审:发布时间:2016-08-17浏览次数:3419

昔日京畿地,良田金玉壤。唐代石碑传,取名谓北张。
农耕又造纸,两业皆兴旺。村民尚淳朴,千年鱼米乡。
吾村文脉远,家家造纸坊。手工蔡伦纸,户户有工匠。
政府今重视,遗产列华章。当今逢盛世,再创新辉煌。
——北张村民 邹圣周《北张颂》(节选)
 
古法造纸是西安市长安区北张村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因纸浆的原料取自楮树皮(俗称构树皮),这种纸被称作楮皮纸。从汉朝起,北张村人祖祖辈辈都是纸户,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世世代代传承着古法造纸技艺。2008年,楮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楮皮纸为构树皮为原料,经过摆瓤、踏碓、切翻子、和捣子、淘浆、杖槽、操纸、晒纸等几十道工序,最终成为有较强的韧性、保存时间久、纯天然原料的文人墨客的挚爱珍品。
手工楮皮纸原料纯天然,无任何化学添加剂,质地柔软耐磨,筋度好,色泽白净,曾获得世界造纸学者的鉴赏和鼓励。尽管造纸过程周期长、对操作技艺要求高、对原材料要求高,早期购买纸张的人仍是络绎不绝。手工纸除用于书法外,还作为制作古籍、报纸、账簿、银封、茶封甚至于边币的用纸。
北张村的造纸业有着久远的历史。据明《陕西通志》记载:今丰(沣)水名曰丰(沣)河,造纸人多依居。其纸佳于他出,名曰丰(沣)河纸,以水故耳。其中的造纸人指的就是北张村人。另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北张村是传统造纸作坊集中地,所产“长安宣纸”历史悠久,颇有名气。唐代专造宫廷御纸。至清朝每年赏给皇宫进贡纸。
北张村造纸有它独特的自然环境。村西近邻滔滔的沣河,南靠秦岭,水源充足,原料充沛,先民勤奋聪颖,手工造纸业的兴起和兴盛历史悠远,成为早年北张村人维持生计的经济支点。
 
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成本高、产量低、市场小的楮皮纸慢慢不再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市场被工业化生产的各种纸张所取代,手工造纸业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北张村从事手工造纸的作坊也由兴盛时期的三千多户萎缩到如今的三、四户。
经济收入低是制约北张村手工造纸发展的主要原因。北张村手工造纸兴盛于抗日战争时期,至到上世纪七十年左右。就在六十年前,北张村仍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手工造纸,人民公社时期经历大队集体生产模式,改革开放后恢复家庭作坊生产。后来由于城乡发展迅速,机器造纸厂大量涌现,生产出多种多样的廉价纸张,吞噬手工纸的消费市场。手工造纸工艺复杂且收入不高,年轻人不愿意投入繁重受限制的手工造纸行业,因此手工纸渐渐消退。
制约北张村手工造纸发展的原因其次是制作专业工具匠人的消亡。手工造纸的特制专业工具很多,如砌垒的蒸穰锅炉,操纸槽的龙木、弯弓、凹梁,晒纸用的胚架,捣纸浆用的��、石槽等可由纸工、泥水匠工、木工和石工打造,但特制工具纸架和纸�必须由专业人员打造。打造纸�对原料及工艺的要求也极为苛刻,随着手工造纸的衰落,制作纸�的工匠也急剧减少。会制作纸�的竹�工已全部辞世,后代也仅剩一、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如果制作纸�的技术失传,北张村的手工造纸也将失传。
制约北张村手工造纸发展的原因还有制作工艺没有系统性传承。由于手工制造的特殊性,纸的质量全凭造纸者的经验积累与手工感觉。高质量的纸要求造纸者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而这些经验只能亲手教学与自我感受,无法通过语言文字得以传承。并且,现在的造纸工艺很久没有改进,无法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从工艺上也制约着手工造纸的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北张村内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逢学、马松胜老人仍在坚持古法造纸,他们的儿孙也在传承这古老的造纸技艺,守望着北张村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